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 正文

别再自欺欺人!这些养胃方法真没用!养胃得靠这4招!

  • 2022-04-12 17:55:03 来源:科普中国网

很多人都有过胃不舒服的时候。胃病的预防和治疗,离不开“三分治,七分养”的原则。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养胃?

这些常用的养胃方法都不靠谱!

生活中流传着各式各样养胃的小妙招,但这些小妙招真的都有用吗?

1. 养胃要多吃流食或者软和的食物?

真相:可能适得其反。

胃是一个“用进废退”的器官,如果一味地吃流食或者软和的食物,反而会让胃越来越娇弱,消化能力退化变差。尤其是喝粥(特别是白粥),营养来源单一,长期喝太多还可能出现反酸、烧心的症状。

所以,对于健康人群来说,不能靠吃这些食物来养胃,健康饮食、均衡膳食更重要。

而对于胃部有疾病的人群来说,也不能盲目地多吃软食或流食,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听从医生的建议。比如,胃酸反流的人群就可能会加重症状,糖尿病患者也不能吃这类食物。

2. 常吃馒头、苏打饼干等能养胃?

真相:部分有用,部分没用。

• 苏打饼干:属于碱性食物,对于胃反酸人群是可以适当食用来中和胃酸缓解症状的,但并不能达到养胃的作用。苏打饼干不能过量摄入,购买的时要看看食品成分表,买钠和脂肪含量较少的。

• 馒头:馒头经过发酵,比起粥,不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过多。烘烤后的馒头淀粉充分糊化,变成分子结构更小、更容易快速吸收的糊精。

• 碱水面:会因为改善了口感,能促进部分人的食欲,对于部分有胃炎、胃溃疡的人来说可能会缓解餐后的一些不适症状,但是可能加重胀气感。

3. 胃不好就得戒辛辣?

真相:适量辛辣可保护胃。

研究表明,稍微吃点辛辣的食物,可以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对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辣椒素:可帮助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具有加速肠胃蠕动、提升食欲、促进消化的功效。还有研究表明,少量的辣椒素还可以保护我们的胃黏膜。

• 姜:可以暖胃,某些胃部不适时喝碗姜末水可以缓解症状。

但是需要注意,达到这些作用的前提是少量!若是长期过量吃辛辣,那反而会损伤胃黏膜,可能引发慢性胃炎,甚至增加胃溃疡风险。

另外,胃病患者最好不要吃生的葱姜蒜。

想要拥有一个好胃,

日常注意遵循以下4点

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养胃?

1. 规律饮食、均衡搭配

养胃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规律饮食,均衡搭配。

• 起床后:可喝一杯温热水,能利肠胃,助消化。

• 早餐:尽量选择在2小时内吃完,不要晚于9:30,以免因和午餐距离时间太近,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食物,加重肠胃负担。早餐内容要丰富均衡,最好要有谷薯类、肉蛋类、奶豆类和果蔬类食物。

• 午餐:可选择在12:00-13:00之间,内容的搭配上一定要讲究粗细搭配(小米、全麦、燕麦等),干稀搭配(汤),颜色搭配(多种颜色的食物)。

• 晚餐:最好选择在睡觉前3个小时以上,吃太晚不仅会给肠胃带来负担,还会影响睡眠。晚餐不要吃太饱,8分饱就合适了。

在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细嚼慢咽,切勿暴饮暴食。同时少吃高盐加工食品,尽量戒烟戒酒。

2. 胃肠不舒服的选择少食多餐

有胃肠疾病的人尽量选择少食多餐,在10:30和15:30这两个时间段吃个加餐补充能量。

在食物内容上尽量注意:

• 如果腹胀的话,少吃豆类食品;

• 如果有反酸的话,少吃巧克力、咖啡、甜食,少喝浓茶;

• 平时消化功能不好的,应避免一次进食大量的肉类及坚硬难消化的食物,同时也应注意避免上面一条提到的饮食,少吃辛辣寒凉的食物,以免加重胃的负担。

3. 尽量选择分餐制

分餐制可以有效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认为,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乃至胃癌,都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如果不能采用分餐制,尽量选择公筷公勺。

4. 吃完不要立即躺下

吃完立即躺下,可能引起胃酸反流,甚至反流性食管炎。对于有餐后反酸、烧心的人,晚上睡觉可选择15~20厘米高的枕头睡觉,这样有助于缓解症状。

最后提醒大家:

与其一味地去迷信各种养胃食物,不如好好吃饭,适当运动,健康生活。如果出现任何的不适,及时就医,切勿听信偏方,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标签: 实用技术 自欺欺人

推荐阅读

最新快讯!心脏病的禁忌那么多 最关键的三条却被很多人忽略

当我们说“心脏病”,我们说的究竟是哪种疾病?

【天天速看料】可防、可控、可治!你需要了解的关于骨质疏松的种种

如果留意身边的案例,你会发现,近些年来患骨质疏松的人越来越多,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

全球快看点丨情绪管理三部曲

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你精神焕发,也可以使你萎靡不振;它可以使你...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健康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大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