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 正文

全球超15亿人听力受损!这些常见行为很“废”耳

  • 2022-03-04 13:37:23 来源:科普中国网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你的耳朵还好吗?电子产品、掏耳朵、滥用药、高噪音等很多因素都会给听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起来了解。

整理/新媒体编辑 房永珍

你的耳朵还好吗?据世卫组织2021年3月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全球超15亿人听力受损。报告预计,到2050年全球四分之一的人会有听力问题,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

3月3日全国爱耳日,请别忽视了我们的耳健康。

耳朵是具有“听”功能的器官。声音穿过耳敲击鼓膜,振动被传递并转化为电信号,经听觉神经至大脑,最终被感知为一种声刺激,这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为了完成这一系列任务,耳需要具有精密的结构和复杂的功能。

但同时,耳也十分容易受到“伤害”。导致听力损失的因素很多,包括耳毒性药物、遗传、噪声、感染和疾病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耳的正常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认识几种常见的因素。

○ ○ ○

掏耳朵虽然很爽最好别经常掏

很多人平时都有掏耳朵的习惯,闭上眼睛握紧拳头享受着这莫名其妙的爽感。可是,掏耳朵为什么会这么爽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外耳道神经纤维丰富,触觉感受就比较敏锐,在掏耳朵的过程中,外耳道的触觉感受器被激活,将这又痒又舒服的信号传输大脑。而且你捣鼓半天看见一个硕大的耳屎摆在你面前,给你一种仿佛征服了世界的成就感,于是很多人乐此不疲。

掏耳朵虽然爽,但是和它的风险后果相比,这点“爽”真是微不足道。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高志强介绍,不适当地掏耳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的损伤和感染,引发一系列炎症。坚硬的挖耳勺还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每年因为掏耳朵进医院的人数不胜数。

此外,这种行为也有可能致癌。我们外耳道的皮肤比较薄,经常用硬的东西掏耳朵,耳道的皮肤会受到损伤,外耳道的防御机制也会遭到破坏,一些细菌就会趁虚而入,引起外耳道炎。在外耳道反复受到外界刺激和外耳道炎症不断地修复过程中,某些细胞可能会产生变异,从而引起临床上常见的外耳道鳞状细胞癌。

但话说回来,看着那一块块被掏出来的东西,如果一直不掏耳朵会不会被堵呢?答案是不会。耳屎,还有个高大上的名字“耵聍”,它是由外耳道耵聍腺分泌出来的,原本是一种淡黄色粘稠液体,遇到空气后就会变得相对干燥。它的作用就是保护耳道将外来物黏住,还可以防止细菌入侵,保护耳道。大部分人的耳屎会随着我们运动、咀嚼、打哈欠等动作而自然脱落。相反,如果掏的过于频繁,或者使用工具不当,还可能会对耳朵造成伤害。

但也有一些人群需要人为去清理。据首都儿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陆颖霞介绍,有少部分人的耳道比较窄,或耳屎比较粘稠,不易自行排出,就会结成块。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需要到医院清洁耳屎。

○ ○ ○

耳机对耳朵的伤害不容小视

耳机几乎是现代人的标配,无论是在马路上、地铁里还是在公交车上,或是其他嘈杂的场所中,相信你肯定见过不少戴着耳机的行人,甚至还见到过随着耳机里的音乐摇头晃脑或是情到浓时还跟着唱两句的人。听音乐固然很放松心情,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听音乐的方式不对,会对我们耳朵造成不良影响的。

世界卫生组织称,现在全球约11亿12~35岁的年轻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罪魁祸首之一,就是听音乐时音量高于安全水平。有研究表明,如果长时间、大音量地使用耳机,就会对内耳的毛细胞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毛细胞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感知声音,它们的数量在出生时已经固定而且没有再生能力,一旦出现损伤,就会对使用者的听力带来不可逆的损害。与此类似,经常去KTV等高分贝场所,即使在这些高分贝场所短时间停留,也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那么该如何正确地使用耳机听音乐呢?

1.“60-60-60”的原则。音量低于最大音量的60%,使用耳机时间不超过60分钟(也有人认为不要超过30分钟),外界环境的噪声不高于60分贝。

2.不要戴着耳机过夜。睡姿千奇百怪,压迫耳机会给耳朵带来物理伤害。其次,耳机的音乐播放一整晚,那我们的耳朵也会工作一整晚,这也增加了听力损失的风险。

3.嘈杂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使用耳机。当周围环境声音嘈杂时,很多佩戴耳机的人为了听清耳机里的声音,会下意识调大音量,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对耳朵造成伤害。

4.尽量避免入耳式耳机。佩戴入耳式耳机后,会形成“堵耳效应”,耳机发出的声音在耳道中形成闭路振响,比开放式声音带来的损伤大得多。

○ ○ ○

滥用耳毒性药物造成的听觉损失

一些常用药属于耳毒性药物,若不当服用,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一直以来,误用药物导致听力损伤造成后天性耳聋的事件都时有发生。

什么是耳毒性药物?耳毒性药物是指那些有可能造成内耳结构性损伤的药物,这种损伤将会导致临时或者永久的听力缺失,也会对已存的感音性听觉缺失造成更大伤害。如果你现已有感音性的听觉损失,不管这损失是什么造成的,一旦服用了耳毒性药物,那么你更容易遭到听力损失的加重。

目前已知具有耳毒性的药物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如下几类:

(1)抗生素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小诺霉素等,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由于使用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而导致的药物性耳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乳糖酸红霉素。其他抗生素有氯霉素、盐酸万古霉素等等。

(2)抗肿瘤药物:顺铂、氮芥、博莱霉素等。

(3)解热镇痛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吲哚美辛等。

(4)抗疟药:氯奎、奎宁等。

(5)利尿药:呋噻米(速尿)、利尿酸等。

因此,在需要用药时,一定要谨遵医嘱,切记不要乱吃药。

○ ○ ○

听力突然性下降,是怎么回事?

除了听力逐渐衰弱,听力突然下降让人揪心,这很可能是疾病引起的。生活中有两种常见的疾病,可能导致急性听力下降:突发性耳聋和中耳炎。

这两种疾病虽然病因不同,耳聋的性质不同,但是二者有一个共同点:一旦发病,需要及时就医,及时治疗,就有恢复听力的机会。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感音神经性的耳聋,确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普遍认为可能与劳累、睡眠不足、情绪障碍、抵抗力下降等有关。

突发性耳聋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一旦发病,早期治疗是关键。如果您忽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一只耳朵耳闷,或者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一定要引起重视,需要尽快到耳鼻喉科就医。

突发性耳聋如果早期就诊,医生可以给予口服激素、输液等药物治疗,有70-80%的概率可以恢复听力。不过,如果早期没有发现和医治,延误到发病后三个月以上,恢复听力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一旦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很可能会遗留耳聋的遗憾。

说到中耳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根据病程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的中耳炎,根据性质,可以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和一些特殊类型的中耳炎。

以常见的化脓性中耳炎为例,很多患者是在感冒后出现耳闷、耳朵疼痛或者轻微的听力下降。起初没有在意,随着症状愈演愈烈,继而出现鼓膜穿孔、耳流脓、听力下降加重,这种情况属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对于急性的中耳炎,经过及时的抗感染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穿孔可以愈合,听力可能够恢复。

▲正常鼓膜(左)和穿孔鼓膜(右)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微信公号)

有些患者的听力下降时间很长,穿孔和流脓也已有多年,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的中耳炎。一旦诊断为中耳炎、鼓膜穿孔,并且鼓膜穿孔时间超过三个月,应该尽早选择手术修复鼓膜。

鼓膜穿孔会引起反复的中耳发炎、流脓,而长期的炎症会导致中耳听骨结构的破坏,逐渐损伤听力,使得听力越来越差。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可以阻止炎症的发生,保护中耳听骨链结构,避免进一步的听力下降。

||||

(本文资料来源:健康中国、央视新闻、CCTV生活圈、北京疾控中心、北京朝阳医院、中国残联等)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标签: 前沿科技 人工智能

推荐阅读

【新要闻】“零添加”食品更好?错了!

色泽诱人的蛋糕甜点、口味丰富的各色饮品……生活中,这些诱人的美食都少不了食品添加剂。

肿瘤标志物异常意味着什么?先别慌张!

“滴血验癌”是骗局,那“肿瘤标志物”又是什么?

这20个“养生”建议都是错的,别再被误导了!

不少关于一日三餐耳熟能详的“养生建议”,其实可能是错的,坑了不少人。

26岁小伙拔智齿后突然无法动弹,只因疏忽了这件事

拔牙后一般会比较容易出现局部感染的症状,包括肿痛、出血不止。出血不止说明局部可能存在感染或者止血...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健康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大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