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者:杨 峰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静 进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主任医师
在语言障碍专科门诊的日常工作中,常常有一些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前来就诊,但是通过详细观察儿童并与之做互动游戏,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儿童虽然存在比较明显的语言障碍,但他(她)与家人的情感互动很好,非语言的社会沟通能力也基本正常,因此,我们认为这些儿童并不应该被诊断为孤独症。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那么,这些儿童为什么会给人以孤独症的印象呢?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对于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中,同时符合两条核心标准的儿童可以判断为孤独症:①显著的社会沟通或社会交往障碍;②局限的、重复的异常行为与特殊的狭隘兴趣,可是在生活中的这两条“标准”会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非常不同的表现,例如,长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每天3小时及以上)的儿童更容易缺乏与他人的社交技能,表现出社交欲望低、情绪稳定性差、多动冲动等异常行为;又比如,认知能力发展明显迟缓的儿童,由于其不懂得物件概念及其功能,也常常表现出只会进行单调、乏味的游戏,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刻板或重复”行为;另外,还有少数语言输出能力高于实际理解能力的儿童(只会机械模仿某些词语或者语句,但并不真正理解其含义),容易出现“语言情境错用”现象,看起来很像是“自言自语”或者“鹦鹉学舌”而被归为异常行为,但是这种表现其实是语言障碍中的语用问题,这些表现都需要与孤独症的特征性行为鉴别开来。
所以,是否儿童无(少)语言、不(少)应人就一定是孤独症呢?答案是很多案例都未必能够确诊,因为在诊疗过程中,如果医师(评估人员)在与儿童互动的时候使用的语言超出了他(她)的理解能力,孩子就往往会出现不说话、不应人的表现,这实际上可能是该儿童语言理解能力不足所致,因此,诊断更可能是语言发育智障或者全面发育迟缓。
需要指出的是在临床上对于孤独症的诊断应该非常严谨,如果儿童在就诊(评估)的过程中存在“不说、不应”的现象,应考虑到可能是语言发育障碍或者全面发育迟缓,儿童较低的语言理解能力限制了儿童对于指令的理解和反应,并不能就此确诊孤独症,因为“孤独症”的标签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思想压力和巨大的精神负担,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对于孤独症的诊断应严格遵守DSM-5等专业指南的诊断标准:①在多种场所下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持续性缺陷沟通障碍;②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③症状必须存在于发育早期,并且这些症状导致了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社会功能的损害;④这些症状不能用智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来更好地解释等。如果要确诊孤独症,我们建议至少要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在不同的场景、互动对象及不同情绪状态的条件下观察评估儿童的表现,才能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诊断意见。
标签: 严格遵守
孩子“不说话”“不理人”就一定是孤独症吗?是否儿童无(少)语言、不(少)应人就一定是孤独症呢?对...
“我在你们医院做的手术,现在出院了,身上的伤口还没有拆线,应该注意那些啊?”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一...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防疫工作如何展开。本文将从人与病毒的关系为切入点,分上下两篇,讲...
痒起来真要命!但要分清楚到底是脚气还是足部湿疹?一、脚气和足部湿疹傻傻分不清楚,二、脚气和足部湿...
正确分辨手癣和手部湿疹,对症治疗才更有效!一、手癣和手部湿疹的发病原因大不相同,二、如何区分手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