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放开”,“我阳了”(感染新冠病毒)似乎成为一个平淡的话题。
(相关资料图)
然而,许多家有老人的朋友不免有担忧:老人年纪大了,万一感染了怎么办?
网易健康对话近两周内感染奥密克戎的老年患者的家属,他们分别讲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的病程经历。
需要特别给予说明的是,这些受访样本的情况不能代表所有人,但还是能够作为真实样本的一部分,供大家参考。
1、“家里有老人的话,还是应该提前备一个制氧机和血氧仪,就算能缓解心理焦虑也是好的”
患者:92岁,女,患有高血压、轻度失眠,没有接种疫苗,北京
我姥姥一直没出门,家里人陆续出现症状后,老人开始咽痛。
感染前,姥姥患有高血压、轻度失眠,没有接种新冠疫苗。她身体还算硬朗,能够生活自理,有散步、自我按摩、梳头、敲打经络的养生习惯。
从开始有症状到今天第五天了,第三天测了一次抗原确认是阳性,之后没有再测。姥姥没有发热,主要症状就是咳嗽、痰多、咽痛、没胃口。第一天只是轻微咽痛、咳嗽。第二天开始有痰,进食差,呕吐了两次,服用维生素B6后没有缓解,后改服用奥美拉唑后呕吐停止。第三至第五天依然咳嗽、痰多。
因为没有发烧,所以没有服用泰诺,只测量了血氧,使用的是指夹式血氧仪,每天测量3-5次。第二天夜间血氧仅86,使用家用制氧机吸氧4小时。第三到五天测量血氧后,若低于90,则吸氧2小时。吸氧频率大约每日一次,每次2小时。
我们没有带姥姥去医院,本来她年纪大了,现在就诊不让陪护。我们担心去了医院老人心里承受不住,会胡思乱想,反而加重病情。所以先在家观察,症状不严重先不去。
目前还没有转阴,也不清楚是否会有后遗症。
照顾姥姥的这几天,也算有个小经验。如果临时买不到制氧机,可以买那种便携式氧气瓶救急。家里有老人的话,还是应该提前备一个制氧机和血氧仪,就算能缓解心理焦虑也是好的,不然只能干着急。
2、“要特别注意对基础病的控制,退烧药不能乱吃,可以遵医嘱服药”
患者:男,81岁,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没有接种疫苗,上海
家里有人感染之后,让我爷爷单独在小院里的其他房间,但同一屋檐下,爷爷还是感染了。
感染前爷爷身体状况不是特别好,有高血压、心脏病,没有打疫苗。
在健康监测方面,做了一次抗原确认阳性,之后每天早中晚测3次体温。爷爷的症状就是发烧、嗓子疼、咳嗽、没胃口。吃了抗病毒颗粒、消炎止咳片等常规药物,没有使用制氧机。他还很没力气,甚至上厕所需要人搀扶。
转阴之后到现在,暂时无后遗症。要特别注意对基础病的控制,尤其是像我爷爷这种,退烧药也不能乱吃,可以遵医嘱服药。
3、“心态要好,多喝水,多休息”
患者:63岁,女,无基础病,接种了3针疫苗,保定
我们全家都感染上了,我妈也没躲过。感染前我妈身体挺好的,没啥基础病,还打过三针科兴疫苗。
做抗原确认阳性之后,每天3次体温监测。她的主要症状就是浑身疼、没劲。第一天先是双腿微疼,第二天全身开始疼,直到第五天疼痛未减。确认阳性那天发烧了,最高38.3°C,之后偶尔低烧。
在治疗方面,我妈是吃了连花清瘟,不过效果不明显,没有使用制氧机、血氧仪这些设备。
现在还没有转阴,不清楚有没有后遗症,也没有去医院。我感觉我妈的心态挺好的,还总说让我们多喝水、多休息。
4、“之前偶发高血压没怎么在意,感染期间尤其注意血压情况”
患者:60岁,女,偶发高血压 未长期服药,接种了3针疫苗,北京
我妈是在家被传染的,除了小朋友,家里其他三个都中招了。我妈感染前身体正常,偶发高血压,没有长期服用降压药,接种了3针北京生物的疫苗。
感染之后,我妈每天测量血压、体温,每天做一次抗原。
她的症状是,第一天高烧、无力、头疼,血压高达160多,心率高达90,伴有呕吐、食欲不阵。第二天低烧,血压140多,心率高达90。第三天不发烧了,血压和心率也都正常了,但有点腰疼。这期间,服用了降压药,高烧的时候服用布洛芬,间隔服用连花清瘟。现在第六天,仍在家治疗休息中。之前高血压没怎么在意,这几天我们尤其注意她的血压情况。
有专家表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的基础疾病较多,甚至有一些老人可能合并恶性肿瘤,这些都是高危因素。因此,对于老年感染者的居家监测要更加细致。
此外,对于老年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在感染后减少重症的发生,而接种疫苗能够减少发生重症的可能性。因此,如果没有禁忌症,还是建议老年人及时完成疫苗接种。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不管是家属还是患者本人,都不要有恐慌情绪,在居家治疗过程中,若病情加重,及时到医院就诊。
在这场新的挑战面前,掌握科学的知识,保持理性、乐观的心态,家人朋友互相关爱,都同样重要。希望老人都能挺过这一关,健康长寿!
标签:
老人年纪大了,万一感染了怎么办?
家里的孩子“阳”了该怎么办?可能会出现哪些症状?他们幼小的身躯能否抵抗住病毒的侵袭?
为应对奥密克戎,许多家庭准备了“居家小药箱”,连花清瘟和布洛芬是常备药品。 近来,有公众产生疑惑—...
近日,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在小鼠身上发现了调控睡眠的通路机制,揭示了其中的答案,相关研...
防窥膜,就是防止别人窥视屏幕的手机膜。手机使用者在垂直方向能看清屏幕内容,而周围人在倾斜方向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