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 正文

世界信息:家里老人陷入“恐阳”情绪,身为子女该如何疏导?

  • 2022-12-16 09:06:03 来源:科普中国网

近日,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身边的“小阳人”逐步增加。

尽管专家一再呼吁,超 95% 奥密克戎感染者以无症状或轻症为主;


(资料图)

症状轻微甚至发热一般不必去医院,目前盲目“囤药”以及扎堆“就医”的情况仍然屡见不鲜。

背后依旧是是对“阳”的担心和紧张,尤其是作为高危人群的老年人,更是像患了“恐阳综合征”,开始寝食不安,如芒在背。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为什么老年人尤其容易“恐阳”?背后有哪些心理学原理?

作为子女,我们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哪些心理支持?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01

为什么老年人尤其容易“恐阳”?

即使媒体不断在强调奥密克戎与初代新冠病毒、德尔塔病毒等的毒性、致病力不能同日而语;

但是依旧有许多老年人难以转变观念,将奥密克戎视为“洪水猛兽”,内心过度焦虑。

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认知容易被“刻板印象效应”所影响。

3 年前,疫情初期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所以,对病毒的认识短期内无法完全转变。

虽然“刻板印象效应”在全人群中均有体现,但是老年人的确更难接受新的信息。

有研究者要求 700 多名不同年龄段的被试填写问卷,并执行简单的决策任务——

让他们看到两个带有闪烁点的盒子,并指出哪个盒子包含更多的闪烁点。

重要的是,在参与者作出选择后,研究者会再给他们查看更清晰版盒子的机会,然后再做最终决定。

结果发现:60 岁以上的参与者更有可能在实验中拒绝有用的新信息,这导致他们在最终决定中的准确性较低。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这说明,当社会对新冠病毒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时,老年人很容易受“刻板印象”影响。

拒绝新信息的输入,从而“跟不上”变化的节奏,固执地把“奥密克戎”当做初代新冠一样去恐惧,给自己的内心徒增了许多烦恼。

同时,老年人也容易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欺骗,过分夸大了“奥密克戎”阳性的危害,导致担忧情绪。

老年人容易相信“假新闻”是由认知特征决定的。

有一系列研究表明, 60 岁及以上的人,缺乏判断网络新闻真实性所必需的数字媒体素养,无法像年轻人一样能轻松地分辨社交网络上的事实与谎言。

同时,从认知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衰老对认知和记忆有负面影响。

这个理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记忆会变差,这让老年人很难抵抗“虚幻的真实效应”。

也就是说,当他们不断反复接触某一类信息之后,就愿意相信这些信息是正确的。

在评估真相的时候,他们更愿意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来判断,而不是进行理性分析。

也就是说,信息环境越复杂,错误信息越流行,这种效应就越严重。

由此可见,老年人有更多的时间浏览网络,也就更容易反复接触危言耸听的虚假信息,从而就对夸大“奥密克戎”危害的资讯更加深信不疑,导致非理性的“恐阳”心态。

最后,相较于其他年龄段,老年群体的确更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这与“终点焦虑”现象有关。

由于逐渐迫近生命的终点,许多老年人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死亡恐惧,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同时,有跨文化研究表明,受到中国传统死亡观念的影响,我国老人忌讳谈论死亡。

但越逃避死亡,越助长死亡恐惧,相较于西方社会,我国老年人的死亡焦虑水平较高。

从关爱生命,恐惧死亡的角度,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国内许多老年人在“防疫新十条”落地实施后会有更强的焦虑感。

02

家里长辈拒绝做“防护”

是因为固执吗?

与“恐阳”情绪相对的是另一部分老年人,表现出“过度乐观”的特征——拒绝改变生活习惯应对目前形势,譬如:

继续参与聚集性活动,打麻将串门子等,或者对自己的身体状态非常自信,拒绝戴口罩,不坚持洗手,给自己与他人的健康带来了风险。

做出一系列“盲目自信”行为的老年人是因为性格固执吗?

答案其实也没那么简单!

发展心理学中有一著名的老化悖论(paradox of aging),指的是许多老年人反而会比青壮年更容易乐观,并以老年积极效(positivity effect)来解释,科学家发现:

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易受身体机能、认知能力下降的影响而产生消极情绪。

但他们会主动调节,关注让人感到开心的刺激,回避让人不开心的刺激,使正面情绪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只是这种“多关注积极面”的认知风格有时候自动化地影响老年人的行为,让 ta 们忽略风险,做出“不戴口罩”、“随意聚集”等一系列枉顾自己与他人健康的事情。

作为子女,了解了老化悖论,就更加需要关照好家里的长辈。

切莫让老人因“盲目自信”的认知偏差高估了自己的免疫系统,忽略了日常防疫的重要性。

03

父母太焦虑

该如何帮助ta纾解情绪?

家里长辈因为担心“阳性”过分焦虑时,子女的第一要务是将科学与准确的信息传递给 ta 们。

科学信息越少,“脑补”空间越大,对未知的恐惧感就越强烈与持久。

因此,子女需要让老人了解到权威机构发布的疾病对身体的损害及死亡率等数据,减少疾病的污名化。

多看真实案例,不要相信网络上那些为了吸引眼球、以讹传讹的虚假消息。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另外,储存防病、治病知识,合理准备药物,应对身体不适,这些增强事物确定性的行为,都会极大缓解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

如果老人长期在焦虑情绪中走不出来,我们可以和 ta 们耐心聊聊过去的事。

怀旧,被认为是某种复杂情绪,可能给人消极的感觉,但其实也有积极的一面。

积极的怀旧尤其对于强化社会关系有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让人感受到自己是被爱和被保护的,就好像回到了过去的安全的时光。

所以当你真的不知道怎么安抚长辈时,别等着他们说“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你不妨陪着他们一起怀旧:“你还记得小时候抱我的样子吗?”,让长辈的注意力从当下回归到较为安稳的从前,也就可以帮助 ta 们获得更加正向的情绪体验了。

再提供一个有些“反常识”的建议——让老年人帮你做点家庭劳动、照顾孩子也可以提升 ta 们的免疫功能。

科学研究表明,这个行为也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免疫力。

近期,《进化与人类行为》杂志上发表了瑞士、澳大利亚和德国三个国家研究人员的联合研究,科学家发现:

相对于那些没有照顾过孙辈或没有子孙的老年人,帮助照顾过孙辈的老年人死亡风险要低 33%。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再有,那些主动照顾子孙的老年人群体,从 1990 年到 2000 年的十年时间里,有一半左右的人都还健在。

而相反,没有照顾过子孙或者没有子孙的老年人,仅仅五年时间就有一半左右的人去世了。

根据这一结果,研究人员还指出:任何形式的利他行为对于增强老年人免疫力,延长寿命都是有帮助的。

利他行为本质上是一种亲社会的行为,它最原始的基础便是父母对子女的养育,而对孙辈的照顾便是将这一原始的亲社会行为扩展到了自己的下下一代身上。

参与社区的公共利他行为,则是超越了家族血缘关系的亲社会行为,而这些亲社会行为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支持,本身也对健康是有益的。

即便这一研究不能得出老年人“做好事可以预防新冠”的结论,作为子女适当引导“恐阳”长辈多做利他行为,确实会有保障身心健康的功效。

希望通过了解了以上的心理学知识与技术,能帮助大家顺利度过当下的特别时刻。

为家里老人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开启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作者|唐义诚 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内容主编

审核|毛利华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副教授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标签:

推荐阅读

世界信息:家里老人陷入“恐阳”情绪,身为子女该如何疏导?

作为子女,我们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哪些心理支持?

天天观天下!洗洗更健康,女性应该怎么清洗私处?

很多妇科疾病都和女性不注意私处卫生有关,所以医生建议女性每天都要清洗外阴,每天都要换内裤。

宝宝也会患白内障?出现这些症状家长要注意了!

先天性白内障治疗时机不当可能会造成患儿终生弱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眼睛有异常,就要及时带孩子到医...

今日报丨剖宫产的妈妈要知道以下几件事,建议提前收藏!

选择剖宫产,这时候很多孕妈妈就会有些许的焦虑,因为剖宫产要打麻药,会不会对宝宝产生影响呢?剖宫产...

当前讯息:其实生娃可不用那么痛,准妈妈们需要了解一下分娩镇痛!

随着医学的进步,“分娩镇痛”技术被广泛使用,受到广大孕妈妈们的青睐,让即将生宝宝的孕妈妈们不再恐...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健康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大健康产业